阿尔卑斯山脉的寒风呼啸而过,皑皑白雪覆盖的赛道上,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雪橇运动员正展开激烈角逐,2024年雪橇世锦赛于近日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拉开帷幕jinnianhui,这项被誉为“冰上F1”的极限运动再次成为冬季体育迷关注的焦点,在双人雪橇项目中,德国组合托比亚斯·文德尔和托比亚斯·阿尔特以0.03秒的微弱优势险胜奥地利队,成功卫冕;而在女子单人雪橇赛中,意大利名将安德烈亚·费施勒以两轮滑行总成绩1分35秒72摘得金牌,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队在本次赛事中表现亮眼,小将张明远在男子单人项目中跻身前八,创造了中国雪橇运动在世锦赛上的最佳战绩。
德国双雄延续统治,0.03秒险胜东道主
双人雪橇项目一直是德国队的传统强项,本次世锦赛上,卫冕冠军组合文德尔/阿尔特从首轮滑行便展现出极强的统治力,以39秒15的成绩暂列第一,东道主奥地利队的洛伦茨·科勒/托马斯·施特格在第二轮滑行中发挥出色,一度以0.02秒的优势反超,决胜轮中,德国组合顶住压力,凭借近乎完美的弯道控制技术,最终以总成绩1分57秒28力压奥地利队夺冠,赛后,文德尔激动地表示:“这条赛道弯道多、难度大,但我们相信彼此的技术和默契,最后一滑时,我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德国雪橇协会主席马库斯·鲍曼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队伍为备战本届世锦赛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针对性训练。“我们分析了去年所有比赛的弯道数据,甚至用3D模拟技术优化了运动员的姿势。”这种科技与训练的深度融合,或许正是德国队长期称霸雪橇赛场的关键。
女子赛场冷门迭出,费施勒终结德国十年垄断
与双人项目的稳定发挥不同,女子单人雪橇赛场爆出冷门,赛前被普遍看好的德国选手汉娜·普罗伊斯在第二轮滑行中因过弯失误撞上护墙,遗憾退赛,意大利老将安德烈亚·费施勒抓住机会,以0.41秒的优势击败拉脱维亚新星埃拉·库马雷,职业生涯首夺世锦赛金牌,这也是近十年来首次由非德国选手摘得该项目冠军。
“我从未想过能在因斯布鲁克夺冠,这里的赛道曾让我多次跌倒。”34岁的费施勒赛后哽咽道,这位曾三次参加冬奥会的老将,此前因伤病险些退役,直到去年更换教练团队后才逐渐找回状态,她的胜利也被视为对“雪橇运动年轻化”趋势的一次有力回击,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总监卢卡斯·迈尔评价称:“费施勒证明了经验与心理素质同样重要,她的滑行路线选择堪称教科书级别。”

中国雪橇队突破历史,张明远闯入前八
本届世锦赛的另一大亮点是中国队的突破,22岁的张明远在男子单人项目中以总成绩1分38秒94排名第八,刷新了中国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高名次,比赛中,他第二滑跑出49秒33的个人最好成绩,一度升至第五位,尽管最终因第三轮微小失误未能更进一步,但这一成绩已远超赛前预期。
“从接触雪橇到站上世锦赛赛场,我用了六年时间。”张明远赛后坦言,由于中国雪橇运动起步较晚,国家队早期连专业赛道都无法保障,运动员只能远赴欧洲训练,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队首次获得雪橇项目参赛资格;2022年北京冬奥会,闫文港在男子单人项目中获得第六,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随着陕西秦岭雪橇赛道的建成,中国运动员终于有了本土训练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磊表示:“我们正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加速追赶,去年聘请了德国教练团队,并选派年轻选手参加欧洲杯系列赛。”据悉,中国雪橇队已锁定2026年米兰冬奥会全部四个项目的参赛资格,下一步目标是“冲击领奖台”。
科技赋能:雪橇运动进入“毫米级”竞争时代

本届世锦赛也展现了雪橇运动的科技革新,运动员的橇刃材质、头盔空气动力学设计甚至比赛服的面料都成为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德国队使用的碳纤维雪橇重量仅21公斤,比常规产品轻3公斤;奥地利队则与红牛合作开发了可实时监测重心偏移的智能传感器系统。
国际雪橇联合会宣布,从下赛季起将启用新型赛道摩擦系数检测仪,确保比赛公平性,秘书长索菲亚·伯格曼强调:“我们既要保持项目的刺激性,也要将运动员的安全放在首位。”近年来,雪橇运动因高速特性导致的事故频发jinnianhui,2021年世界杯上一名格鲁吉亚选手甚至因碰撞导致脊椎骨折,本次世锦赛前,赛道特别加装了柔性护墙和紧急制动区。
展望未来:雪橇运动全球化进程加速
尽管欧洲国家仍占据雪橇项目的主导地位,但本届世锦赛出现了更多新面孔,巴西、尼日利亚等热带国家首次派出选手参赛,印度选手阿卡什·拉奥更是在青年组比赛中获得第11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表示:“冬季运动的未来在于打破地域限制。”2026年米兰冬奥会或将增设混合团体接力项目,进一步推动雪橇运动的普及。
夜幕降临,因斯布鲁克的赛道逐渐归于平静jinnianhui,运动员们的欢呼与泪水,观众的呐喊与掌声,共同编织成这个冬季最动人的体育篇章,当五星红旗首次升起在世锦赛雪橇项目的决赛现场,世界看到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崛起;当老将费施勒含泪亲吻金牌,人们读懂了坚持的意义;当德国队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这项起源于19世纪瑞士山区的运动,仍在书写着速度与激情的传奇。
